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16年3月,吉尕小学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此后便积极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青少年生态教育活动,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及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了解环保,从小处着手实践环保,同时还通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带动每一个家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不断带动亲朋好友及周边居民爱护美丽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说起带动亲朋好友,东周扎西校长还向我们介绍了学校一些颇有成效的做法。每年“虫草假”期间,学校都会制作文明标语告示牌,牌子上或印有“收集垃圾点”或印有“不要乱扔垃圾”等提示性文明标语。
学生们则负责把这些告示牌拿回家,然后将告示牌安装在草山周围用来提醒自己及家人。刚开始时没人把这些标语当回事,而这时就是“环保小卫士”发挥作用的时刻了,学生们以身作则,随手捡起被丢弃的饮料瓶、把食品包装袋收拾好再带走、将因采挖而被破坏的草皮进行修复等等,每一种行动都透露出他们对环保的深刻理解。
在有些村民家中,“环保小卫士们”的带头作用,让家中的成年人也受到影响,从而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通过“小手拉大手”能让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据了解,像捡拾随手丢弃的废弃物这种志愿者活动,从第一年30多名学生加入这一活动,间接带动30多个家庭来支持这一活动,逐步扩展,到现在能自觉参与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
同时,学校还通过生态环境课积极开展以三江源山水为主题的绘画、书法、动植物观测、植物试种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们环保生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
罗松才旦是一名五年级四班的学生,同时也是生态课堂中的“积极分子”。他的偶像是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在他眼里生态课堂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在生态课堂他学到了感恩与责任。他说:“我因为生态课堂更爱我的家乡,也因为生态课堂更加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家乡的环境,何况我们身处长江源头,所以保护好生态环境更是理所应当,希望在今后的生态环境课中能学习到更多和环保有关的知识。”